央视网消息(焦点访谈):疫情期间,“宅”在家里抗疫成为人们的选择。这个时候,每个家庭一定不能缺的就是食品,而且消耗量都很大,特别是像冷鲜肉类、速冻水饺、速冻汤圆这一类的速食品,因为简单易做,存放时间长,需求量就更大。这些物资的市场供应,除了一部分来自春节前的储备,还有一部分就是在疫情发生之后,各类企业复工复产紧急加工出来的。
王鸟昌今年65岁,是河南南阳后楼村村民,他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。今年春节这两天,王鸟昌的心情变得越来越糟。 这些年,南阳引进了不少农产品加工企业,地里也从过去的种粮变成了种菜,还都是市场价值高的野菜。今年春节来得早,王鸟昌在节前收了一半,没想到节后却遇到了疫情。如果剩下的2亩多荠菜没人收,新一茬儿蔬菜种不下去,王鸟昌家就可能会返贫。 比王鸟昌更发愁的,还有张震林。张震林流转了几千亩土地搞农业种植,疫情一来,光是这一茬儿荠菜就有可能让他损失惨重。 张震林所说的包文祥此时也正在发愁。包文祥的公司是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,有三条冷冻蔬菜生产线。随着季节不同,他会收购农户种植的荠菜、洋槐花、蒲公英等时令蔬菜,经过初加工,供应给河南三全、思念、上海湾仔码头等等20多个大型企业。 包文祥的企业涉及1万多农户,26000多亩土地,淡季用工100多人,旺季300多人。在当时,没有防疫物资,农村道路都封了,农民工出不了村,省内外交通也不通畅,想复工,仅仅依靠自己一家小企业的能力根本实现不了。而面对这种情况,更着急的三全这样的更大的龙头企业。 河南是农业大省,也是农产品生产加工大省。随着多年来的发展,蔬菜、粮食、肉蛋等农产品大多数都可以在本省实现深加工,也出现了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,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群众餐桌的全产业链。
庞贵忠是三全食品公司原材料采购和运输的负责人。 疫情突然来临,企业库存很快将销售一空,复工复产势在必行。可是受春节假期和疫情双重影响,几家龙头企业的全产业链几乎都属于停工状态。 三全食品公司全产业链涉及20多个行业,4600多家中小微企业,关联的农户有40多万家。这些平日里躺在账面上不为人关注的统计数字,现在哪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企业复工复产的难点。 春节还没过完,这些龙头企业就都把复工复产提上了日程,可是要想让全产业链投入运转,仅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。 这些年,为了盘活资金,企业在原材料方面都是尽量追求零库存。复工前,三全食品公司对库存进行了全面盘点,除了要打通蔬菜等农产品供应链条外,至少还有29家卡脖子的企业需要复工复产,才能保证企业生产基本恢复正常。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在第一时间向各地市发了明传电报,要求各地市协助这些中小微企业全面复工。 2月6日,包文祥的蔬菜加工流水线在地方政府严格的疫情防控下复工了。虽然在2月初因为几天停工,企业和农户有10%左右的损失,但也都在大家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,到3月底已经有220名工人上岗,加工时令蔬菜1600多吨,为农户和企业挽回损失1000多万元。 李贺是驻马店一家塑料制品企业的负责人,与包文祥不同的是,李贺一开始复工意愿并不强。李贺的工厂有四五十名员工,是一个典型的小微企业,但却是三全食品公司所列清单29家卡脖子的企业之一,主要生产速冻水饺、速冻汤圆包装里的托盒。 李贺知道,在这个特殊时期企业需要有担当,不能因为自己一家停工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的食品供应。在龙头企业和地方政府协助下,李贺点对点地接回了员工,准备了口罩等防疫物资,现在已经是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,产能比过去增长了一倍。 中小微企业在疫情的特殊时期,顾全了大局,克服了困难,及时补齐了供应链短板,而这些龙头企业也在中小微企业出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,特别在防疫物资、资金支持等方面体现出龙头企业的担当。
一家龙头企业、一条全产业链的复活,不仅仅是保证了产业链条上企业、职工的经济效益,更是在保市场、保供应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。疫情期间,随着人们对食品需求的增长,三全这些企业在复工复产后,生产规模和产能都远远超过了去年同期。复工复产前,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就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协调,为保市场供应、恢复必要的物流运输做了准备。 到3月底,三全公司已经向湖北发送35万件货,合计3500吨。
平时,提起龙头企业,大家想到的可能是它能带动产业发展、助力地方经济腾飞或者是摆脱贫困,但是疫情来临,龙头企业的复工复产却有着特殊的意义,因为它们一头连着成百上千的中小微企业和农户,另一头连接着市场稳定供应。大有大的担当,小有小的责任。这个时候,通过政府部门的协调组织,龙头企业彰显责任和价值,大家抱团取暖,才能把产业链均衡带动起来,才能让整个经济社会的大机器逐步走向正轨。 |